
在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上,1976年到1981年这段时间是非常特殊的,当时中央有两个主要的“负责人”,分别是邓公和华国锋同志,虽然在名义上,华是政治局认可的国家一号领导人,但邓公因为资历深厚、才干出众,在中央也有不小的话语权。
在国家的发展规划上,华国锋是偏向保守的,他希望中国能继续走“老路线”,坚持计划经济不动摇,同时提出了“两个凡是”的主张,作为党的指导思想。可邓公却希望国家进行改革,打破僵化的体制,找寻全新的发展方向。就这样,因为路线不同,两人不可避免的有了分歧,并且开始围绕“两个凡是”进行了长久的辩论。
至1978年,经过长久的论证,“两个凡是”被舍弃,“实事求是”成为新时代的指导思想,这也为后续的改革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。此时,华国锋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,他觉得邓公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,于是他便在随后的党代会上公开表示,自己将会在1980年退出领导岗位,将权力移交给邓公。
华国锋同志说话算话,自1980年开始,陆续卸下要职,到了1981年,在与叶帅通过气之后,他彻底告别政坛,不再担任任何职务。当时有人曾劝解他不要贸然放弃权力和地位,但他却坦诚的表示,自己继续待在中央对于国家毫无益处,而且有些人还会利用自己做文章,故意挑弄是非,影响党内团结,所以为了人民和国家,他还是选择了离开。
而邓公在掌握了国家的大权之后,立即着手实施改革,努力提振国民经济。除此之外,邓公还对解放军进行了改革,裁撤了大量冗余部队,推动人民武装走向现代化,同时也缓解了国家财政的压力。至1989年,中国已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,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迅速转变为工业国家,国民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。
至此,邓公觉得自己完成了历史使命,遂选择离开政坛,将国家权力移交给江总书记。不过邓公在退休之后,仍旧关注着国家发展,在90年代,他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,对华东、华南各地的发展做出了准确的指导。在上海发展遭遇困境的时候,邓公又主动给国务院打了招呼,让李鹏总理适当对沪地进行扶助,最终促成了上海的腾飞。
时间来到1996年,邓公的身体状况突然恶化,被迫住进医院疗养。次年,这位带领中国人民步入新时代的杰出领导人永远离开了我们。华国锋得知这一消息之后,怅然了很久,党中央为邓公举办追悼会的时候,华国锋因为身体不适,未能出席,只好写了一副挽联送去以表祭奠。
在邓公离世之后,华国锋同志突然发觉老同志已经所剩无几了,终有一天,老同志们会全部凋零,而过去的历史也会随之烟消云散,涅灭在尘埃之中。华国锋觉得,一些历史细节是需要讲清楚的,免得后人产生误解,于是他便下定决心,要以一个亲历者的角度还原历史的真相,给大家一个交代,对此中央也对他的决定表示全力支持。
往后数年间,只要有记者来采访华国锋,他必然予以热情接待,对方无论问什么,他都如实相告,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。而文史研究部门在撰写有关华国锋的书籍时,华国锋也必须要亲自审核,看到不合适的地方,他会要求修改。他曾多次强调,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,因此在撰写文史书籍的时候,也要以人民为主视角,不能搞“个人主义”、“英雄主义”,这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!
在此期间,有同志曾经劝解华国锋亲自捉笔写书,但他却以自己精力有限为由拒绝了,主要的撰写工作,他还是交给了专业的作者。在华国锋的配合之下,陆续有数十本关于他的书出版,共计600余万字,系统讲述了他曲折而又不平凡的一生,这是他留给国家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产。
进入新世纪,华老的身体情况愈发糟糕,经常要去医院疗养,2008年,奥运会即将召开,华老闻讯之后很是高兴,他提出想去现场看开幕式,家人们含泪答应了这一请求。但遗憾的是,就在奥运会开幕式即将举行的前几天,华老的病情突然加重,无法前去现场观看演出,只能在病床前观看直播,1个星期之后,他溘然长逝,走完了伟大的一生。
